马克思主义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教学与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  共享资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院概况>>学院动态与公告>>正文
学院动态与公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汕头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文化大讨论活动
2024-07-02 17:45  

人才培养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大学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成熟程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彰显中国大学社会主义底色的重要阵地。为打造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质量文化,学院展开了多次讨论活动,经过热烈讨论后,形成如下几点共识:

一、提高思想课教学质量是中心

核心地位: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其教学质量是学院工作的中心。

集体备课:围绕中心工作展开集体备课,鼓励教师贡献独特教学资料、案例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研究:通过科研提升教学深度和高度,及时将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融入课堂。

“金课”行动:淘汰“水课”,打造核心课程的“金课”,力求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内容,实现师生心灵沟通、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是关键

“经师”与“人师”统一:鼓励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涵养德行,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楷模和榜样。

发展空间规划:处理好职称和学历关系,创造晋升机会和平台,实施学历提升计划,支持教师继续教育和访学访修。

“内培”与“外引”结合:在确保教师数量的基础上,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以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保障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三、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是保障

质量导向:坚持铸魂育人使命,明确质量监控的导向性。

全面覆盖:质量监控涵盖教师、学生、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多个维度,确保全面性和系统性。

激励指导:从“约束和限制”转向“激励和指导”,通过变革教学业绩考核方式等措施,增强教师创新意识,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四、AI赋能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与基本思路

1. AI赋能的必要性

技术影响:人工智能(AI)技术已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

教育形态创新:将大数据、大模型、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划时代的新型教育形态。

2. AI赋能的基本思路

技术手段与展现载体:AI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推演,提供个性化学习内容,打破“时空”局限,提升思政课教育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教学内容与形式创新:模拟、推演多种情景,化抽象为形象化教学,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促进教与学的完美融合。

学习社群建设:利用AI大平台建立学习社群,促进学生在可控空间内自由交流学习。

五、AI赋能教学的技术方案

1. 高度重视AI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时代产物:AI技术的产生与进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影响广泛且不可逆转。

教育转变:从知识教育向创新教育、自我教育转变,推动教育目的、对象、时机、内容、形式和场景的全面升级。

2. 聚焦AI赋能教学的六大系统

需求采集系统:通过视频、文章、问卷等形式收集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分析。

教学场景设置系统:模拟和设置多种教学场景,提升教学沉浸感。

教学内容/工具生成系统:开发教学课件,建立数据库,支持个性化课件制作。

课堂教学呈现系统:利用VR、穿戴设备等先进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呈现。

教学效果评估、评价系统:收集并分析教学效果数据,进行精准评估和反馈。

课程补正系统: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3. 解决AI赋能高质量教学的五大问题

六、加强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

1. 教师队伍培养

能力提升:加强思政课教师对AI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培训机制: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确保教师队伍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

2. 培育沃土

环境建设:创造有利于AI与思政课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文化传播:传播中国特色的思政文化,将AI技术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

以上要点旨在指导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文化建设方面的具体实践,推动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21  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54-86502501        学院邮箱:o_skb@stu.edu.cn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