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教学与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  共享资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院概况>>学院动态与公告>>正文
学院动态与公告
“粤东思政大讲堂”第十七讲|陈晓平教授:从系统功利主义的观点重审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与Chat GPT的对话及其哲学启示
2025-01-10 21:10  

2025年1月2日晚上,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幸邀请陈晓平教授到桑浦山校区开展“粤东思政大讲堂”第十七讲:“从系统功利主义的观点重审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与Chat GPT的对话及其哲学启示”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李光辉老师担任主持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成海鹰老师、胡楠老师、刘兴云老师、蒋洋洋老师和余建滨老师出席本次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研究生共同参与。

主讲人简介

陈晓平教授,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美国哈佛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曾任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归纳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冯友兰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科学哲学、逻辑学、道德哲学、心灵哲学、形而上学和现代中国哲学等。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80余篇。曾获冯友兰学术奖、金岳霖学术奖、中国自然辩证法优秀著作奖和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首先,陈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是否将对人类构成威胁?"这一议题已经迫在眉睫,亟待人们深入思考与探讨。在与Chat GPT进行了关于生态伦理学的对话后,陈教授认为Chat GPT已然达到了图灵测试的标准,他强调无论是微软公司发表的长达155页的GPT-4的调查报告,还是发表于“future of life”网站上的“千人声明”,都深刻反映了人类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切忧虑,这是基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对人类在自然与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所可能面临的人工智能取代问题的高度重视。

接着,陈教授基于系统本体论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人类中心主义。他指出,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是个体中心主义与自然(或宇宙)中心主义在实践与意识层面所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无论是在宇宙的广阔范畴,还是局限于地球这一微小世界,无论人类在客观上是否真正具备主宰一切的力量,主观上人类都必然倾向于坚持人类中心主义,以此力求在生存竞争的严酷自然法则中保障人类子系统的稳定延续,并进一步为地球生物圈乃至整个宇宙母系统的稳定存在贡献力量。

随后,陈教授进一步从生态伦理学与人工智能伦理学的角度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明确指出,在这两个领域,人类中心主义都是合理且正当的,因为它巧妙地位于实践与意识之间的平衡点,既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又展现出对整体的关照性。一方面,真正的人类中心主义着眼于人类的长远福祉,因此与生态保护主义并不矛盾;另一方面,它同样具有现实可行性,避免了陷入那种空洞地宣扬生物平等,却在实践中难以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更不会盲目创造出能够取代人类的机器人,从而违背“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因为那无异于自取灭亡。

最后,陈教授对智能社会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与设想。他提出,尽管人工智能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取代人类的主导地位,甚至导致大量失业,但目前全面叫停人工智能相关研究还为时过早。相反,他认为可以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进行合理的限制,设定明确的界限,以确保AI的发展能够与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价值观相契合,从而实现智能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

在讲座结束之际,成海鹰院长和李光辉老师为本次讲座做出分享和总结。他们指出,陈教授将武汉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的课堂搬到了汕头大学,让马院师生领略了教学名师的讲课风采,陈教授对于学术的坦率与勇气以及他的知行合一精神,更是值得每个做学术研究的人学习,这次高水准的学术讲座话题前沿、引人入胜,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讲好”的优秀范例,同时也为学生们带来了启迪思考、拓宽视野的宝贵学习机会,激发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浓厚兴趣与深入探索的热情。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21  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54-86502501        学院邮箱:o_skb@stu.edu.cn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