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教学与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  共享资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院概况>>学院动态与公告>>正文
学院动态与公告
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职工赴福建开展研学活动
2025-11-19 10:1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全会精神,持续推动理论学习的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与思想境界,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职工20251031日至112日赴福建开展为期三天的研学活动。通过现场教学与沉浸式学习,大家在实践中升华,深刻感悟并传承民族精神、改革精神、时代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争做一名有情怀的思政课教师

一、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

2025年10月31日下午抵达福州后,研学团首站来到被誉为“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的三坊七巷,开展“古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主题教学。古巷石板幽深、祠堂相望,处处弥漫着百年文脉的厚重气息。讲解员生动讲述了三坊七巷的历史演变、文化底蕴及其在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们依次参观了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林徽因旧居等革命与文化名人旧址。在林觉民故居中,《与妻书》的原稿静静陈列,字迹遒劲而情感炽烈,令在场教师无不动容。大家深刻体会到,这封短短数百字的书信,不仅是对妻子的告别信,更是革命者以身许国、以情铸魂的精神写照。它体现了革命先辈“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担当,也激励着新时代思政工作者在课堂上继续讲好中国革命故事,让信仰之火在青年心中薪火相传。

漫步古巷,教师们不仅感受到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也在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相融合,推动思政课建设走向立体化与生活化。大家一致认为,文化教育不应止于“看与听”,更应转化为“悟与行”,以文化自信滋养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福建省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

走出古巷,研学团来到林则徐纪念馆,以“民族英雄精神与时代担当”为主题开展现场教学。展馆以《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史实》为主线,馆内陈列着林则徐手书、禁烟实物、抗英武器、海防图志等珍贵史料。场馆设计庄重,布展叙事贯穿心忧天下、禁烟壮举、民族觉醒三条主线,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教师们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誓言前肃然起敬,深刻体悟林则徐身上所凝聚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在讲解员带领下,老师们走过销烟池遗址、抗英战图,回望民族危亡中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历史意义,感受到这位民族英雄以坚韧与智慧书写的爱国篇章。

通过学习,教师们认识到:林则徐不仅是禁烟英雄,更是思想启蒙的先驱。他敢于冲破旧有藩篱,勇于变革求新,其身上所蕴含的改革精神与忧国忧民情怀,正是新时代思政教育中培育学生理想信念的精神源泉。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将林则徐的精神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力量,把“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信念融入思政课堂,激励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岛

2025年11月1日清晨,研学团驱车前往福州市平潭岛,沿北部湾“岚道”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教学。该线路依山傍海,云雾缭绕,素有“十大最美农村路”之称。讲解员介绍道,平潭综合实验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出生态优先、融合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教师们在学习中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环境保护,更关乎政治品格与发展理念的革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深刻认识到,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形成绿色发展观,培育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意识。

下午,研学团一行来到祖国大陆距离台湾省最近的地理标志点——68海里·猴研岛,开展“两岸一家亲·同根共未来”主题学习。海风拂面,碧波荡漾,老师们凝视远方,感受两岸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在纪念广场前,教师们集体诵读《告台湾同胞书》节选,重温两岸同根同源、命运与共的历史渊源,表达对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

紧接着,大家登临将军山。这座山势雄伟、依海傍天的山体,不仅风景壮阔,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军事价值,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将军山面朝台湾海峡、背倚东南沿海防线,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我军重要的海防前哨与综合军演基地,多次承担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任务,以实战化演练锤炼部队联合作战能力,形成震慑外侮、固守疆域的强大防线。山体上保留的观察哨位、指挥遗迹与纪念碑,静静诉说着当年将士们枕戈待旦、誓死守卫祖国海疆的峥嵘岁月。

讲解员介绍,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曾举行多次具有历史影响力的防御演习,模拟岛屿登陆、立体防御、海空协同等多种战术部署,是我国最早实现“陆海空一体化军演”理念的地区之一。这些演练不仅展示了人民军队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也为后续国防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经验。可以说,将军山是我国东南沿海国防建设与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历史见证地。

教师们伫立山巅,极目远眺台湾方向,心潮澎湃。大家深切感受到,将军山承载着保家卫国的英雄记忆,更象征着实现民族复兴、维护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教师们纷纷表示,要把这种“寸土不让、誓守山河”的国防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家意识、国防意识与历史使命感,让爱国情怀在青年学子心中根植、成长。

四、福建省泉州市:晋江

2025年11月2日,研学团抵达晋江,走进七匹狼集团与梧林古村落,开展“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主题教学。

   在七匹狼中国男装博物馆中,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展陈实物,记录着晋江人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奋斗历程。企业负责人在座谈中介绍了企业从乡镇小厂到行业领军品牌的成长之路,重点分享了“晋江经验”中“以人为本、科技驱动、实业报国”的核心理念。教师深切体会到,民营企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生动体现。大家表示,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优势,认识到创新精神与实干精神的时代价值。

   随后,研学团走进梧林古村落,这里是集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与侨乡文化于一体的“活态博物馆”。红砖碧瓦、燕尾脊飞,雕花门楣、骑楼成行,处处体现着闽南建筑的独特韵味。讲解员介绍,梧林古村的华侨建筑群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见证了华侨爱国、反哺家乡的精神历程。

   老师们在参观中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教育融合,把文化自信转化为思政教学的鲜活素材。大家认为,文化是民族的根脉,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才能在全球化语境下坚定文化立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五、总结

为期三天的研学活动,既是一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课堂,也是一次精神洗礼和信念淬炼。教师们在学习中感悟力量,在交流中凝聚思想共识,在实践中强化使命担当。大家一致表示,此次研学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以史为鉴、以行育人”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先辈的奋斗历程,教师们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更加明晰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方向。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民族精神、改革精神、时代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生动案例启发学生,以榜样力量感染学生,让课堂成为理想信念的传播场、家国情怀的孕育场、时代精神的铸造场。

  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持续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党建、思政、实践协同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努力打造具有汕大特色的思政教师队伍,让这些精神在新时代教育事业中代代相传、薪火相继。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21  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54-86502501        学院邮箱:o_skb@stu.edu.cn

关注我们: